11月9日,黄益由《保险报》主办的平中2022第三届中国寿险业转型发展峰会在贵州遵义召开。本次会议的国经主题为“以人民为中心 走好高质量转型之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济发阶段副院长,展进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在峰会上表示,入新从短期看,有方一些因素导致我国经济出现了波动;从长期看,面较我国经济正好处在一个转型的大改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黄益仍然有很多新的平中机会值得关注。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国经副院长
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黄益平
黄益平认为,济发阶段导致当前各国经济包括中国经济出现一些动荡主要有三大因素:一是展进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二是入新美联储和各国央行迅速加息的步伐,三是俄乌冲突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这使全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有所转弱。
值得关注的是,俄乌冲突爆发以后,美国等30多个西方国家对俄罗斯采取经济制裁中的两条金融制裁措施,一条是将一部分俄罗斯的商业银行“踢”出了SWIFT系统,另一条是俄罗斯央行的外汇储备被冻结。
“我觉得它最严重的含义在于,一部分主权国家利用国际金融基础设施和国际金融公共品制裁另一个主权国家,这个意味这什么?就是将来金融全球化的根基或者基本的制度、秩序有可能开始出现动摇。”黄益平概括道,这意味着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将来开展对外投资、对外贸易除了需要考虑经济因素以外,可能还需要考虑地缘政治风险、战略风险等,这可能使全球化格局发生改变。
在经济出现短期波动的同时,黄益平认为,经济的长期转型也非常重要。在他看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发生了三方面较大的改变:一是成本提升以后需从要素投入型转向创新驱动型,二是从过去的人口红利转向走入老龄化阶段,三是全球化发生了一些改变。这对我国国内经济也提出很多新的要求。
黄益平说:“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核心的一点就是能不能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即要有更多的创新、更高的效率,更好地支持我国经济在人口结构和大环境发生改变时能保持相对平稳的增长,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但在经济发展中,黄益平认为仍然有很多新的机会值得关注,比如国内消费品市场、绿色经济、数字经济、银发经济等。目前,中国政府已经提出经济“双循环”发展格局,黄益平表示,如果我们能比较好地落实执行共同富裕的政策方针,完善国内的收入分配、保障体系等制度,国内的消费需求还是比较乐观的,经济保持稳健增长是完全有可能的,我国的消费品也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黄益平最后表示,在我国经济短期波动加上长期转型过程中,对于保险和保障行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短期波动和长期转型都意味着会出现很多调整,这些调整对于保障体系非常重要,同时也给保险行业发展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机会。
记者 李林鸾